近日,由科學城集團旗下建筑公司承建的廣州科學城協同創新中心項目順利完工。
該項目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瑞祥路以南、開創大道以西,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將建設以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為主產業的“摩天工坊”,打造集研發、設計、試生產、檢測、制造、銷售與產業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園區。
重要節點:
◆ 2022年6月,正式開工,克服場地狹窄、地質復雜及新冠疫情等挑戰;
◆ 2023年元旦前,完成超危大深基坑工程,包括211根支護樁、72根工程樁、預應力錨索及約4萬m3的土方開挖;
◆ 2023年7月5日,提前40天,完成結構封頂;
◆ 2023年12月30日,如期完成幕墻安裝。
未雨綢繆,筑牢安全防線
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目標考核制度,定期考核項目管理人員,建立晨會制度,加強班前安全教育,并歸檔管理晨會影像資料。外腳手架外側采用沖孔板安全網進行封閉,臨邊作業面設置連續防護設施,通道口使用裝配式雙層防護棚,確保施工安全,減少施工廢棄物,實現高效環保管理。嚴密監控施工現場危險源與關鍵環節,徹底消除重大安全隱患。本項目包含8項危大分部分項工程和4項超危分部分項工程,均已編制針對性強、經嚴格設計計算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確保合規性。
嚴格管控,確保文明施工
現場使用2.5m高裝配式圍擋,堅固美觀。施工現場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區地面硬化處理,確保平整暢通。設置三級沉淀池和循環用水系統,配備下沉式洗車槽和自動洗輪機,避免泥漿污染。為降低噪音污染對周圍居民的影響,作業環境的變化情況,施工時間嚴格遵守政府規定,設置監測點全過程監測環境噪音,確保白天施工噪音控制不超70db,夜間施工控制不超55db。
精益求精,踐行綠色施工
該項目采用三階段(基坑階段、±0以上階段、室內外裝修階段)施工平面場地布置,實現材料有序分倉,設備設施按方案設置。克服項目臨時用地狹窄等不利因素,項目辦公區域、生活區域采用成品移動式集裝箱,實現靈活移動與重復利用。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堆放、運出,部分轉化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路基等,減輕環境負擔,符合循環經濟理念。本工程防護欄、圍墻安裝環形噴淋系統,結合霧炮、新能源灑水車進行降塵降溫,實現環境保護,節水率達17.14%~22.5%。項目部辦公區及員工生活區配置太陽能LED燈具,有效減少現場能耗,節電率達15.46%~21.88%。
提升能力,爭創雙優工程
該項目已獲得廣州市建設工程安全文明綠色施工樣板工地,正積極爭創“廣州市建設工程結構優質獎”。項目團隊始終以評優要求嚴格管控,在施工中融合高強鋼筋直螺紋連接、工具式定型化臨時設施、建筑垃圾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BIM技術、智能施工管理系統及綠色施工等多項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
匠心澆筑未來城,奮楫楊帆正當時。建筑公司將持續堅守安全與質量底線,不斷夯實管理根基,致力于提升工程建設品質和施工安全水平,以匠心打造更多精品工程,展現鐵軍風采,為黃埔區城市建設貢獻卓越力量。